时间: 2024-02-06 02:35:40 | 作者: 杏彩官网网页版本登录
过去的70年里,南昌这座城市“长高”了,也“长大”了。回顾城市变迁脉络——纵向,从30米高的江西宾馆到303米高的绿地双子塔,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城市天际线不断刷新;横向,从地图上8.2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到如今35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城市发展翻天覆地,都市新气象跃然而生。
城市的“生长”,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刷新着市民的感知。能预见,南昌城的高度还将不断刷新,南昌地图也将继续更新再版,因为新的建设已然如火如荼。
“南昌国际金融中心,239米;高新区紫峰大厦,268米;天使金融广场,272米;红谷滩绿地中心双子塔,303米……”这个聊起南昌高楼就滔滔不绝的人,叫徐翔。目前,他在上海创业运营一家软件研发企业,平时的工作与这些摩天大楼毫无交集,之所以聊起高楼时如数家珍,是因为他是一位“高楼迷”,也是“高楼迷”论坛南昌专版的版主、新媒体平台“江西高楼迷”创始人。
进入“高楼迷”论坛南昌专版,论坛里置顶的网帖是一份“南昌超高数据汇总”,在这个帖子里,众多“老楼迷”们列出了南昌已经建成超高大楼的名称、高度、层数、建成年份、所在区域,以及南昌规划建设的超高大楼数据。
随着全市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老城区持续发力,新城区拔地而起。如果标志性建筑的“海拔”可以算作城市高度的线年来,南昌这座城市足足“增高”了10倍。层出不穷的摩天大厦,接连成为南昌的新地标,构成南昌靓丽的风景线。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南昌地标建筑的江西宾馆,常常会出现在市民和游人照片之中。
江西宾馆,坐落于繁华的八一大道上。据记载,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由于南昌当时高档宾馆少,为满足接待需要,我省决定兴建江西宾馆。
这座9层近30米高的建筑,始建于1959年,1961年建成后开门营业至今,曾是南昌第一座高楼。当时,曾有人担心江西宾馆主楼比周边建筑高出太多不够协调。如今,八一大道上高楼鳞次栉比,夹在银翔大厦和南大二附院大楼之间,江西宾馆显得有些小巧玲珑。
在“老南昌”的记忆中,江西宾馆是名副其实的“南昌第一高楼”。“那是南昌最早有旋转门的地方,也是我儿时最向往去的地方。”南昌市民万女士和记者说,“在江西宾馆吃饭,曾经是当时最‘洋气’的事情!”
1985年,位于民德路上的经济大楼开始兴建,1988年宣告竣工。地面层数24层,经济大楼高91.9米,顶部还设有直径为29米的旋转厅和60米高的电视塔,成为当时的“南昌第一高楼”,乃至于“江西第一高楼”。鼎盛时期的经济大楼,有数千人在此办公。
在民德路住了大半生的胡大爷和记者说,他是看着经济大楼盖起来的。“楼建好后,我还特地跑上去看了一下,那是我第一次坐电梯。”
时光荏苒,曾经的经济大楼如今被餐饮企业接手,2007年后被改造成东方豪景花园酒店,2008年11月开业至今,楼顶的旋转餐厅依旧风行。
“伴随着城市发展,南昌的天际线不断被刷新。”徐翔和记者说,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第一高楼”这顶桂冠易主的时间慢慢的变快。2009年年底,48层239米高的南昌国际金融中心在红谷滩封顶建成,南昌迈入200米超高层建筑时代,摩天大楼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短短五年之后,2014年,南昌的城市高度因为红谷滩绿地中心双子塔的封顶建成而被改写,大楼68层,高达303米,这两栋高楼自建成以来,一直维系着南昌高度天际线,南昌高度也郑重进入“3字头”时代。2015年7月28日,经过测绘,伫立于红谷滩江畔的绿地中心双子塔以3.53万平方米的LED照明幕墙面积,成功超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3.24万平方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正式被认定为“世界最大LED照明幕墙”。
从30米到303米,从9层到68层,不断更迭的“第一高”记录着南昌城市“筋骨强健”的建设轨迹。
“七门九洲十八坡”,是老南昌人口中的一句老话,所描述的就是旧时南昌的地形图。
城市地图是记录城市发展、城区建设等最直观的写照。在南昌市城建档案馆,记者看着1949年、1983年、2008年、2018年的南昌城市地图,直观感受南昌成长的足迹。
1949年的南昌地图,不过抚河不越赣江,铁路不进市区,朝阳洲尚未开发,如今的红谷滩新区等还是地图之外的一片空白,建成区面积只有8.28平方公里。
2018年的南昌地图,九龙湖新城、瑶湖新城等开发如火如荼,一座座大桥跨越赣江,“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双核拥江、组团发展”格局已然成型,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
“南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望着1949年和2018年的南昌地图,南昌市城建档案馆馆长辛平文感慨不已——从以八一广场为中心的老城区,到如今的“一江两岸”格局,南昌这座城市正在不断长大。
辛平文展示了一本记录南昌历年市区面积的地图册。翻开地图,首先映入眼帘的1949年南昌市区暨街道图。由于当时南昌建成区面积仅有8.28平方公里,因此城市道路屈指可数,总长度仅有44.02公里。地图上,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标志性建筑,都看得清清楚楚。
北至赣江、西至抚河、南至司马庙、东至青山湖,在这张地图上,赣江沿着城市边缘流过,抚河的北端也在建成区之外。此时的南昌市区地图,没有红谷滩新区的身影,连朝阳洲区域也是一片沙洲江滩。“1949年南昌解放,当时的南昌建成区人口只有22.5万。”辛平文说。
地图还透露出一些现在年轻人不太熟悉的名称,比如老飞机场、安石路、第四交通路等。
“1983年的南昌,建成区面积已经是1949年的8倍多,达到了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也突破了110万。”辛平文说。
在1983年的城市现状图上,道路和标志性建筑开始增多,地图也因为这样变得复杂。从地图看当时南昌的规模,北与扬子洲隔江相望,东临艾溪湖,南临青云谱水库,西边的开发还十分有限。
辛平文和记者说,地图中深色的部分表示的是城市的建成区,浅色部分是尚未开发的地方。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在地图上慢慢的出现昌北区域,八一大桥西岸已经有住宅区,朝阳洲北部部分地区开始变成居住区,纳入南昌市区范围。
交通方面,城市道路网形成,京九铁路穿城而过,赣江上也慢慢的出现跨江大桥的规划路线。“抚河上的桥梁增多,老城区与朝阳洲的联系日益密切。”辛平文告诉记者。
2008年的南昌地图上,“一江两岸”格局形成,赣江穿城而过,八一大桥、南昌大桥、英雄大桥和赣江大桥四座跨江大桥连接了赣江两岸,红谷隧道规划线也标注了。红谷滩区域的开发紧锣密鼓地展开,朝阳洲慢慢的变成了南昌重要居住区之一。地图上的标注开始变得密密麻麻,大量道路名称和标志性建筑令人眼花缭乱。
“相较于1983年,南昌明显‘长胖了’。”辛平文说。这在地图上也得到了印证,相对于1983年以及之前的南昌地图,南昌市新地图从竖版变成了横版,建成区面积明显扩大。向西,红谷滩新区大面积开发;往北,扬子洲地区被纳入城区范围;往东,建成区已经越过艾溪湖直达瑶湖;往南,越过八大山人景区,直达昌南客运站。此时的南昌建成区面积已达到2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210.5万。
经过70年的发展,南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南昌,北过扬子洲、西至梅岭、南接莲塘镇、东越瑶湖。
“1949年,南昌市城区面积仅为8.28平方公里,这在今天能够说是‘袖珍城市’。”辛平文向记者介绍,1983年,南昌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到65平方公里,增加了近8倍。1996年,建成区面积为80.7平方公里,到了2005年增加至206平方公里,2008年增加至210平方公里。2013年,南昌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68平方公里。
2018年,南昌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50万,相较于1949年,建成区面积长大了40多倍。由于需要标注的城市道路、建筑物等要素的增多,2018年的南昌地图显得更为密密麻麻,不借助工具,肉眼难以分辨清楚。
在交通方面,1949年八一大桥是唯一的跨江大桥。目前,南昌已建成八一大桥、南昌大桥、赣江大桥、生米大桥、英雄大桥、朝阳大桥、红谷隧道等过江通道,城市一环已经打通,二环建设紧锣密鼓,轨道交通已确定进入换乘时代,3号线号线建设快速推进……南昌城今天的地图,终于成了色彩斑斓、线网绵密的一幅巨画。
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上台阶。2016年12月12日召开的“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为南昌画出城市建管的进阶图。
城市管理好、城市形象好,人才、物资、资金等要素就会争相聚集。尤其是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区域、城市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更要一直加强城市管理,在提升环境水平、打造城市软实力上下工夫,让城市展现新形象,从而在区域竞争中增强吸引力,抢占发展先机。
南昌开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以来,让群众感受到环境有实实在在的变化,生活有实实在在的改善,城市形象有实实在在的提升,增进了全体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在八一广场管理处工作了10多年之久的汪祖斌,谈及八一广场的升华蜕变,他有着许多的感触。八一广场改造提升后人流量剧增,平均每晚约有四万人次,重要节假日人流量超十万人次。他说:“焕然一新的八一广场设施更完好、功能更齐全,如今的八一广场,集标志性、休闲性、开放性为一体,不仅是南昌市的城市新地标,更是英雄城的‘城市客厅’和‘文化之魂’。”
八一广场的华丽蜕变,只是南昌城市建管提升的一道缩影。2017年,我市全方面推进“六改”工程,让市容市貌“一年有变化”。南昌在巩固完善城区主次干道常态化机械冲洗保洁基础上,延伸推广了“马路本色”进社区行动,新添置各类冲洗车辆设备1121台,推动了背街小巷“路见本色”;全年累计整治共享自行车违规停放3.7万余辆。八一广场及旁边的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了南昌的新亮点、新坐标;8781个变电箱体进行统一美化,形成了城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以“拆、清、绿、改、装、亮”为着力点,投资13亿余元持续开展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串起了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在十字路会处,机动车礼让行人蔚然成风,司机行人守法意识得到提高,南昌交通秩序慢慢的变好……2017年,我市以全方面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为载体,以治理“秩序乱、节点堵、管理难、素质忧”为突破口,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南昌创新电动车管理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南昌市电瓶车管理条例》,完成了全市140万辆电动车上牌工作,非机动车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明显减少。在治理超载方面,我市重点对富大有路、320国道超载超限进行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7万人次,检查货物运输车辆14.2万辆,查处超载超限6662辆次,切实规范了道路运输秩序。出动执法人员4250人次净化客运市场,查处非法运营车辆445辆,查处非法改装车辆1125辆。针对梳理出的65处交通堵点,南昌通过增加管理力量、优化交通组织、实施工程改造等措施,一举解决了25处交通堵点,改善了市民交通出行环境。
在南昌城市文明提升的风景线上,不仅有“小蜜蜂”志愿者,还有环卫包路志愿者,他们头戴小红帽,手拿清洁工具,在南昌大街小巷清理路面垃圾……自“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来,我市以全方面实施城市文明提升工程为载体,依托系列主题特色活动,推动了市民文明素质有力提升。最美人物、中国好人、江西好人……2017年,我市开展了以最美系列人物评选为代表的经典人物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评选出各类最美人物300余人,12人被评为“中国好人”,上榜“江西好人”12人,在全省名列前茅,激发了南昌英雄城的正能量。南昌开展“三风”“我们的节日”等各类主题活动6000多场次,数十万群众参与,擦亮了南昌文明建设“名片”,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祭祀”等系列专项活动,助推文明南昌阔步向前。
2018年,“一纵一横”建筑立面综合改造打造“江西第一路”、南昌“长安街”和一江两岸灯光秀向南北延伸(北至英雄大桥、南至生米大桥),主要干道、路口等处“绿改彩”项目顺利推进。
“马路本色”行动由主次干道向小街巷和社区延伸,机械化清扫率严控区道路(主干道)覆盖达100%、全市城区道路覆盖达60%。全市42个居民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泄漏、遗撒、挟带污泥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2394起,拆除各类违规广告3万余块,查处违法建设3000多处、面积25.87万平方米,整治出店经营、占道摊点近20万处,整治非机动车乱停放25万多辆次。“城市家具”更新升级,城市景观亮化提质,城市设施美化添彩。
我市以缓堵保畅能力建设为主线,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使城市交通环境得到更大改善。创新推出“路长制”,由39名市领导担任路长,挂点城区主要道路,每半月巡查一次,解决交通难题。对交管局梳理的70个交通堵点实施“一点一策”,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岭口路拓宽、南昌大桥下穿通道建设、城南大道改造、庐山南大道瀛上桥拓宽改造、二十八中改扩建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开工;路网承载分类优化,采取老城区尾号限行,大、小货车、摩托车限行圈“三圈合一”,对黄标车实施全天候限行。对重点违法实行常态化整治,围绕梳理的78个重点路口、105条重点路段、“五桥五隧”、车站广场,聚焦“五类交通乱象、五类重点车辆、五类交通堵点”,在全市开展了交通秩序大整治,重点实施了六项自动抓拍系统,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环境。其中电动车违法抓拍效果非常明显,在重点管理路口,电动车违法从实施前的50%下降至10%左右,路通秩序明显好转。
“南昌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这条马路上车辆与行人争抢通行的现象时有发生,行人与缓慢通行的车辆交织在一起,易引起交通拥堵。如今,这样的一种情况发生了改变,机动车驾驶员主动礼让行人慢慢的变成了主流,相比以前少了混乱和吵闹,多了礼让和等待。”抚河中路一名执勤交警说。
我市深入开展“三风”榜样人物评选、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城市文明形象得到更大提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三风”榜样人物不断涌现。
去年我市以“乡村规建提升、生态环境优化、乡风文明弘扬”三大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县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基本实现了三县两区(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湾里区、新建区)的72个乡镇(除城关镇)、950个行政村近70万户共240多万乡村人口的“保洁区域、保洁时间”两到位目标,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100%,5个县区全部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72个乡镇共建设垃圾中转站77个,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配备垃圾转运车120辆,一次性转运能力达到830吨;安放封闭式垃圾收集箱5600多个,垃圾桶45万多个;配备保洁员13000余名,达到每千人配备5名保洁员,高于省里要求的每千人配备3名的标准,达到“日产日清”的要求,基本实现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
今年2月15日,我市召开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暨深入推动“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
未来三年,我市将深化“卫生环境、城市乱象、交通拥堵”三大治理,突出“功能修补、生态修复、特色彰显、文明提升”四大重点,推动“规划设计、城市建设、精细管理、监管监测、设施养护”五大水平提升,推进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城市容貌、园林绿化、景观亮化、惠民实事、生态环境、市容环卫、交通管理、街面秩序、智慧城市、市民文明素质、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城市安全保障水平上台阶,实现城市建管“一年上台阶、两年进一流、三年创特色”。
今年是全方面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的起始之年,也是“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上台阶”的收官之年。2019年,“美丽南昌”怎样上台阶?
南昌将巩固“马路本色”环卫保洁模式,将“以克论净”考核机制由主次干道试运用向全市推广;在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的基础上,实现小街巷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力争达到100%。
我市将探索实施小巷管家制度,实行开放式社区准物业管理;全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推进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及公共场所等公共机构的垃圾强制分类投放。构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形成以焚烧为主,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逐年增加、无害化填埋为补充的多元化垃圾综合处置格局。
在市容市貌方面,今年我市将着力打造东湖区刘将军庙历史街区、西湖区进贤仓历史街区、新建区幸福北路餐饮特色街区、青云谱区八大山人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高新区滁槎老街区等;重点组织并且开展门店招牌、“防盗窗”“卷闸门”专项整治,临街店招做到标准统一、风格统一,与建筑物和旁边的环境相协调。
在园林绿化方面,我市将利用城区边角地带或闲置地块合理规划建设“口袋公园”“邮票绿地”,扩展城市绿色空间;重点解决昌南大道、高新大道等电缆老化破损、灯具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实现城市照明“零盲区”;开展智慧路灯5G推广建设和应用,全面推动路灯灯杆等公共设施向5G应用领域开放。
在交通管理方面,我市将在全市推广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管理模式,基本消除共享自行车乱停放现象;今年新增停车泊位12.2万个,以地下和立体停车场为主;新建停车场按标准100%预留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条件,鼓励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停车场。
幸福的感受,因各人的痛点各异、诉求不一,而千差万别。2016年12月12日启动的“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聚焦市民居住、出行等方方面面的美好生活需求,把幸福感的打造提升到一座城市的高度和广度,进行通盘谋划和实施。
社区软硬件环境建设、出行畅通和停车场建设、文化休闲设施提升……这些萦绕南昌人十二时辰的急事、难事、烦心事,随着“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逐渐得到化解。在实现“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的基础上,今年南昌启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致力推动城市建管“一年上台阶、两年进一流、三年创特色”,为南昌人的幸福再加码。
西湖区兴柴北苑社区有50多年历史,以前环境脏乱差、设施薄弱、管理混乱。经过整治,社区打造休闲广场1500平方米,新增绿地300平方米,焕然一新。居民朱女士说:“以前老人没事就打麻将,现在环境好了,大家都出来活动,既丰富了生活,又锻炼了身体,风气好多了。”
社区硬件设施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高低。“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三大重点工程之一的市容环境整改治理工程,涵盖了小区环境整改治理。两年多来,南昌实施了以“白改黑”“暗改亮”“上改下”“旧改新”“面改美”“绿改彩”“六改”为核心的城市容貌提升工程,一批老旧社区“旧改新”得到市民纷纷点赞,涌现了兴柴北苑社区、里洲社区、美福庭院等社区改造提升的典型。
今年,南昌在全省率先实施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老旧社区环境整改治理工程”成为十大票决项目之一。我市将按照路平、水通、灯亮、增绿增景,排水管网、 化粪池通畅,楼道及外墙体统一粉刷,各类管线统一梳理包扎,防盗防火设施、空调外机罩统一设置,文体休闲设施齐全,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等要求,改造提升21个老旧社区。
在青山湖区南钢街道“1+5+X”社区邻里中心,集卫生、养老、文化、商业购物、托幼5个中心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弥补了老旧社区的诸多缺陷,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邻里中心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居民李阿姨说,“这里凝聚了社区的温情,姐妹们经常在一起排舞、上课,就像一个大家庭。”
今年,南昌探索城市社区发展新模式——建设“1+5+X”社区邻里中心,提供养老、托幼、就医、购物等生活难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南昌社区邻里中心建立1套综合保障体系,配置社区邻里中心幼儿园、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点、社区便利店(含净菜配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类便民服务功能,并拓展X个其他功能。
据悉,南昌已完成或基本完成5项服务建设的社区邻里中心有7个。根据规划,今年南昌“1+5+X”社区邻里中心养老服务站、幼儿园建设试点任务均为42个,2020年分别建成150个。2021年底,南昌将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形成一批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业态齐备、功能完善、价格实惠、服务有序的新型社区邻里中心,实现生活无忧。
“欢迎回家!”晨练回来,红谷凯旋社区居民王淑英站在楼下门口的摄像头前,三秒钟时间,门就自动开了。自去年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后,社区居民实现“刷脸”进门。
以往,由于“天网”“地网”鞭长莫及,背街小巷、楼栋过道成为治安防范的盲区。为此,我市创新工作思路,见缝插针,在一些沿街店铺、单元楼栋安装了低成本、易整合、好应用的智慧“云眼”,并与公安监控平台连为一体。据悉,今年我市将新建200个智慧平安小区,通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构筑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治安防控“最后100米”多维信息动态感知采集,提升公安大数据建设的应用水平和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提升市民安全感。
记者了解到,曾有个惯犯在某小区偷了一辆电动车,公安民警接到报警后,提取了探头抓拍到的嫌疑人人脸,通过在后台图库进行比对,马上就找到了嫌疑人的日常活动轨迹。再通过人脸布控实时报警功能,在案发后15分钟,民警就将嫌疑人抓获。据悉,智慧社区系统后台可添加黑名单,探头一旦拍到黑名单人员进入小区,将触发系统报警,有效保障居民人身财产安全。
▲市民搭乘地铁2号线分,市民王美娟和老伴在辛家庵站,登上了当日地铁2号线后通段首趟地铁列车。以前去红谷滩新区看孩子,他们要先坐公交再转地铁。地铁换乘2.0时代,让千千万万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南昌是全国第25个开工建设、第24个开通地铁运营的城市,1号线号线采取“同步建设、分段开通”的做法,首通段2017年8月18日开通。
地铁不断的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1号线开通仅半年,我市就两次编制地铁新运行图,增加2小时的运营时间,行车间隔缩短为6.5分钟。2018年2月1日,1号线再次启用新版运行图,并再次加密早晚高峰发车频次,工作日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从6.5分钟缩短至5分12秒,双休日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从6.5分钟缩短至5分45秒。今年9月1日,1号线号线同时将末班车发车时间延迟至22:30。目前,3号线号线号线个地下车站已封顶。
9月27日,家住红谷滩新区凤凰花园的“90后”上班族张婷在家吃完早点,从容地开车去青云谱区上班。“洪都高架快速路通车后,路上堵车的时间省下来,我可以在家和爸爸和妈妈好好吃顿早餐,一天工作都是好心情。”张婷说。
南昌顺应人民期盼,不断加速城市交通快速化、立体化进程。近年来,南昌加大投入,推进快速路网、提升主次干道、打通断头路、加快微循环、增加过江能力、畅通出城通道。目前我市已形成“覆盖城区、环网结合、相互连通”的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并形成“三环十一射”的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体系。2017年至2019年8月,我市共实施快速路网建设项目17项,其中竣工通车项目8个,通车线公里。
路网建设的逐渐完备,推动城区道路拥堵状况不断改善。红谷隧道开通后,八一大桥车流量减少了11%,南昌大桥车流量减少了30%。九洲高架快速路、洪都高架快速路建成后,八一大道早高峰小客车通行量从每小时5300辆下降至2600辆,下降51%;晚高峰从每小时4300辆下降至2500辆,下降42%;洪城路早高峰从每小时5800辆下降至5100辆,下降12%;晚高峰从每小时5900辆下降至4600辆,下降20%。南昌大桥早高峰从每小时6700辆下降至3400辆,下降49%;晚高峰从每小时6300辆下降至3300辆,下降48%。
流线层,白色,记者来到科鼎公共智能停车场,看到这一个有700个停车位的立体停车场,14个进出口一字排开。据了解,市民要进库停车,只需将车头对准进出口显示绿灯的库门,库门打开、小车驶入后,驾驶员即可下车离开。取车时,只需扫码,等待1分多钟,车辆将停到地面,另外车主还可通过APP预约停、取车。
高新科鼎停车场是南昌公共停车场建设一个点位。近年来,南昌市汽车保有量以每天约300辆的速度迅速增加,截至去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6万辆,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有效缓解“停车难”,2016年—2018年,我市各区共建成公共停车场199个,泊位数47737个,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泊位43642个。目前的南昌,有全省最大的青山湖区瀚泓产业园机械立体停车场,有全省最高的西湖区团结路26层塔库式机械立体停车场,还有全省最智能的东湖区天泉水都智能立体车库……
“公共停车场慢慢的变多,我们的幸福感每年也都在递增。2017年,我发现停车场多了,解决的是刚需问题。2018年,我发现停车场正在去人工化,还有智能升降的。2019年,我发现停车更人性化,高科技让等待停取车的时间缩短。2020年,我们还将享受APP全程预约停取车服务。虽然有些地方停车场现阶段老百姓还没有太多的诉求,但用发展的眼光看,路网建设带动了各区域的人气,停车场建好了,已为百姓未来预设了幸福感。”市民王星说。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啊……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携手前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9月27日上午11点,顺外路、彭桥路交叉口的玉带河绿道旁园林广场,58岁的张国秀、62岁的刘红花正拿着话筒,歌唱幸福生活。
“以前南昌人称玉带河是龙须沟,水不晓得多难闻。现在河水不臭了,还变成了园林景观!”张国秀指着周边的公园笑着说。“晚上这里人多的时候有七八百人,好多社团来这里,晚了还没位置呢。”市民尚瑞保说,他通晓花草,家门口的玉带河绿道广场里的花一年四季都“配齐”了。“鸟语花香,能不把歌唱?幸福是什么,我看,就是花开的声音。”
玉带河绿道是南昌打造的城市绿道景观之一。近年来,南昌不仅沿水、沿路建成了赣江西岸绿道、赣江东岸绿道、乌沙河绿道、抚河故道绿道、玉带河绿道、桃花河绿道、幸福渠绿道等城市主干绿道,还准备通过新建提升20个公园,打造100条景观路,进一步把一张“四横七纵六环”的绿道网,与“十纵十横三环”的快速路网交会、融合起来,让市民感受到现代化大都市的独特韵律。
据了解,今年南昌将建设82.02公里绿道,进一步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需要,新建、提升改造24个公园,重点建设九龙湖湿地公园、南塘湖创新公园、玲岗湿地公园、玉带河主干渠等16个公园,对人民公园、八一公园、澄碧湖公园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公园配套设施及管理机制,提升园容园貌。此外,实施城市出入口改造提升项目20个。
9月27日,朝阳新城,金环二路公共厕所洗手台前的大屏幕上显示,开放半小时,人流量38人。
这座占地80平方米的公共厕所,每个厕位旁都有一个应急救援按钮。如厕者若有不适,摁下按钮,负责厕所保洁的环卫工就会第一时间前来救援。每天环卫工刷脸上岗,两班倒确保厕所24小时开放,西湖区城管后台可随时查看环卫工在岗情况。
市民张大妈对厕所的自动感应和吹风装置很满意。当进入厕所,门口感应器自动录入信息,你进入哪个门,关上后,门上会亮红灯。“关门开门,吹风机自动吹风。保障了空气清新,而且其他人看到门口亮红灯,也免去了敲门的尴尬。”张大妈开心地说,“相比以前的公共厕所,现在南昌的公共厕所越来越人性化。”
2018年以来,我市各县区积极地推进城区公厕、建制镇公厕、旅游公厕、加油站公厕、交通公厕、乡村公厕、农户改厕的新建、改建工作,鼓励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实现厕所资源共享,努力打造10分钟步行如厕圈,解决我市厕所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的问题,补齐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短板。2018年,全市城区公厕新建完成178座,改造完成50座。今年,全市城区公厕已新建完成52座、改造完成8座。
9月28日,安义县前进路商城农贸市场旁边的马路上一片繁忙。工人正在进行人行道地砖铺贴,两台吊车在往2楼楼顶上土,为屋顶绿化做准备。安义县市场建设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勇说,安义商城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已近尾声,10月15日将启动地上2层商户的回迁工作;地下农贸市场改造工程10月下旬将完工。整个商城将于11月全面投入使用。
近年来我市不断改造、新建农贸市场,今年仅列入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的城乡农贸市场项目就有8个,覆盖东湖区、青山湖区、湾里区、新建区、红谷滩新区、进贤县、安义县,总面积2.4万平方米。
安义县城有8万非流动人口,县城有3个农贸市场,其中前进路上的商城农贸市场顶级规模,服务人口达4.5万人。以前的农贸市场生鲜与百货混杂在一起,新商城农贸市场按四星级标准打造,实现了划行规市。
原来的农贸市场只有地上两层,现在新增了地下一层,为7300平方米的市场和8300平方米的停车场,有停车位220个。新商城在一层与二层装上了4部扶梯,还安装了2部升降电梯通往负一层。考虑到周边没有休闲健身场地,新的安义商城农贸市场在楼顶建设了屋顶花园,总面积1.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