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2-17 07:44:38 | 作者: 家居潮流
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将AI、大数据、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图书、文化和教育等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旗下的图书盘点机器人,是图书馆RFID全智能化产物的实际落地应用。
创始人李冰,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财务会计本科,曾在上海阿法迪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在图书馆RFID领域有着十余年的经验。图书馆员的枯燥工作让李冰萌生了用机器人解放人的想法。于是,李冰与同事、担任研发总监的陈禹共同创立了鱼越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在获得100万元天使轮的投资后,开始着手研发产品。
李冰发现,图书馆员常规的图书盘点、分拣、整理排放等工作非常枯燥乏味,而普通机器人存在底盘过于庞大、图像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缺陷等等问题,不足以满足图书馆这一特定场景的需求。李冰深谙图书馆的痛点,与开发团队设计打造了特定的机器人。
基本功能方面,鱼越号图书盘点机器人会在馆员下班后开始工作,馆员上班前工作完毕,并且具备自动盘点规划功能,图形化路径规划,操作简单便捷。此外,按照用户的设定,盘点机器人会在规定的时间,依规定的路线盘点必要的书架,盘点过程中会把信息即时发送到服务器中,解放了图书馆员盘点的双手。
在图书查找方面,鱼越号盘点机器人的准确率达到了97%,超高频RFID机器人能做到每小时盘点34000本。选配的图书查询设备,支持手写输入,简单易用,直接提供图书的位置信息。馆员能够最终靠电脑或者移动终端多种模式的数据展示,直观的了解当前盘点的进展情况。
除了图书的盘点,分拣也是日常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鱼越号分拣机器人配合24小时还书口能轻轻松松实现图书的自动分拣,分拣准确率达到99%以上,平均每分钟能分拣15本书。
比起传统的分拣设备,鱼越号的图书分拣机器人体积更小,故障率更低,维修更简单。单台分拣设备能实现7分拣,额外添加一台设备能增加6分拣,不需要原有设备大规模的改造,只需要购买箱子重新摆放,接着进行web参数设定,即可扩充分拣级数,操作上更便捷。
除了智能机器人产品以外,鱼越号还推出了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读者只需凭二代身份证或者读书证就可自助办理读者证,凭读者证可在任意时间来看书、借书或还书。读者的借书还书都采用自助形式完成,这样既免去了人工投入也增加了读者自助借阅的自由度。读者在进入无人图书馆后,空调、照明功能经红外感应可自动开启,完成借还书后经过辊闸离开阅览室。
至于安全问题,无人图书馆内采用双向身份识别管制人员进出,没有完成借还书流程的话,辊闸会锁死且安全门报警响起,同时启动门禁联动锁死,系统启动摄像系统捕捉违规读者图像,保障阅览室的公共安全。
整个图书馆实现全智能无人管理,在无人状态下15分钟后会自动关闭空调、照明系统,节省不必要的额外支出。
对比传统服务型机器人,鱼越号的盘点机器人底盘更小,只有60多厘米,契合图书馆书架之间70-80厘米的距离,能灵活自如的行进在图书馆书架林立的场景中,是为图书馆此类场馆特殊定制的机器人。此外,除开机器人这一载体,图像识别技术才是盘点机器人实际应用时的核心部分,高频的RFID技术能高效完成10厘米左右的图书标签的扫描工作,做到了技术的具体行业应用落地,最终形成将图像识别技术运用到盘点机器人上,并在垂直行业进行具体落地应用的过程。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图书馆机器人定位于服务型机器人,主要起到指引、介绍的作用。与其他图书馆机器人领域的制造商相比,鱼越号机器人切入了一个更细分领域:图书盘点、分拣,并且售价更低,技术更成熟。相比于总包偏渠道的模式,鱼越号采取的产品供应模式利润更高,更侧重研发技术方面,专注于做图书馆机器人相关产品。
公司2017年的营收额达到了400万元,已经与10家场馆达成了合作,目前已实现盈亏平衡。
公司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从15年刚创立时的4人到目前公司人员已发展到20余人,大部分人员是由联合发起人兼首席技术官的陈禹带领的技术团队,专注于做产品研制。首席技术官陈禹曾参与开发了第一个RFID图书馆:厦门集美图书馆的机器人图像识别项目。
关于未来,李冰表示,2019年公司重心将会致力于解决图书上下架的问题,将合作场馆提升到50个,继续稳步发展。深入图书馆垂直领域,采取平铺的方式向档案馆、科技馆推出衍生的产品,掌控图书的准确信息,真正改善场馆的管理状况。